close

  湖北日報訊 記者國平 彭磊 春保買屋 忠輝 永輝 通訊員雷電
  第二支柱
  上午9時,霍武強習慣地關鍵字行銷開車巡視著自己的百畝牧場。牛欄內,奶牛們住著28攝氏度的恆溫牛棚,搖著尾巴,美美地進食。
  2008年,霍武強在家鄉黃梅建起這室內裝潢家湖北現代乳業有限公司,如今牧場里的奶牛已有3500頭,日產奶10噸,一天光賣奶就進賬近5萬元。
  7年前,黃岡不見一頭奶烤肉牛;而今,已崛起年產值超過30億元的奶產業,成為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。
  數據顯示,僅黃岡伊利公司,去年就實現產商務中心值24.13億元、稅收1.07億元,其銷售額在國內僅次於伊利內蒙古總部。在這個納稅大戶的背後,有近30家奶牛場和10餘家奶牛飼料種植合作社。
  一直以來靠山吃山的黃岡,從奶牛身上找到了自信。去年,該市出台《奶業發展規劃》,提出到2020年,將奶業率先打造成百億產業,成為中南地區“奶都”。
  奶牛之爭
  黃岡打奶牛的主意是在7年前。
  2006年,該市引進伊利集團乳品加工項目。項目談成,奶源成了難題,市裡提出發展奶牛養殖。
  市農辦副主任梁少安說,當時,很多幹部群眾不解:黃岡還能養奶牛?專家也擔憂:奶牛適合在北緯38度以上地區養殖,地處南方山區的黃岡能養好嗎?
  2007年,伊利乳品加工廠建成投產,黃岡奶牛產業也在爭議中起步。
  最直接的問題是:奶牛誰來養?
  不少幹部提出,“發動群眾養牛”。他們覺得,政府出資出政策,動員一部分農戶養奶牛,奶源不成問題。
  這種“行政包辦”的傳統模式未被採納。為什麼?梁少安說,他們實地調查,省外某地曾採取這一模式,但由於養牛虧本,大批農民賣牛,政府落得個“好心辦壞事”。
  市場之手
  黃岡決定,讓市場之手推動奶產業。
  該市明確“政策引導、市場經營、自負盈虧”的奶業發展思路,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規模化牧場,按奶牛數量等給予資金扶持。政府僅提供環保、技術培訓等服務。
  2008年,從沒養過奶牛的霍武強砸下幾千萬元,設備、奶牛從北方一批批運來,牧場很快投產運行,首批3噸鮮奶送往伊利黃岡公司。但伊利方面的檢測讓他差點暈倒:微生物超標,為消除隱患,3噸奶迅速被倒掉……
  梁少安說,幾年來,由於技術、奶牛體質等原因造成牛奶被退回或倒掉的事並不少見,先後有四五家奶企倒閉。
  霍武強坦陳,政府不再“行政干預”,企業吃了虧只得靠自己。
  但養奶牛的豐厚利潤,仍吸引著各方資本紛至沓來,強企則收購弱企,不斷加建牧場。同時,一系列“3噸奶”事件,倒逼奶企加大投入,購買優良奶牛、引進先進技術、規範管理,提高奶質。
  經過市場之手“洗牌”,黃岡奶業牌越打越順。
  該市目前已有27家規模超千頭的奶牛牧場,其中7家為外地企業,奶牛數量從2007年不到1000頭髮展到超過2萬頭,每天供應合格奶達200噸。
  不斷擴展的牧場,又讓農民找到了賺錢門道:種植奶牛的飼料——玉米。
  11月20日晚7時,黃州區堵城鎮葉路洲畔的田間,黃岡豪情飼料專業合作社的30輛收割機忙著割玉米稈。合作社負責人王志利說,去年,100多農民社員種了4300畝玉米地,專供牧場養牛,總收入達1000多萬元。眼下,社裡正加緊趕工,好如期完成與一些大型牧場的訂單。
  黃岡奶業的強勁勢頭,為伊利黃岡公司提供有力支撐。伊利集團在黃岡的投資,從2007年的6億元追加到13.57億元,建成了液奶、冷飲、優酸乳和瓶裝乳飲料四個系列共29條生產線,成為伊利集團佈局功能最完善、工藝設備最先進、單體規模最大的綜合型乳製品企業。
  該市計劃,至2020年,全市奶牛存欄達10萬頭,日產奶量1000噸,按伊利黃岡公司1500噸用奶設計量計算,屆時近七成奶源需求可就地消化。
  奶牛的啟示
  黃岡奶產業從無到有、由弱到強,秘訣何在?
  採訪中,不少養牛老闆幾乎給出同一答案:政府和企業都找準了自己的位子。
  霍武強說,政府提出發展奶牛產業,不是空想,而是依托當地玉米等農作物優勢以及山區地廣人稀等特點。玉米是奶牛的優質飼料,山區地理優勢則可有效控制疫情。
  更重要的,是政府在市場化的“一進一齣”間,找到了自己的節奏。
  發展之初,政府引進伊利等龍頭企業並以優惠政策扶持養牛企業,用政策引導;企業間的競爭和發展,政府不包辦、不攤派、不干預,僅依法規範市場秩序、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等工作,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任由市場調度。
  梁少安說,黃岡打破“南方養不好奶牛”的論斷,靠的就是市場。“觀念創新、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,不是從理論里出來,而是用實踐說話,讓市場檢驗。”
  (原標題:黃岡“無中生有”崛起奶產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gec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